近日,Kardium公司宣布完成2.5亿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为其突破性的Globe脉冲场消融系统商业化铺平道路。
本轮融资阵容强大,新加入的投资机构包括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卡塔尔投资局、MMCAP、Piper Heartland Healthcare Capital、Eventide Asset Management和Eckuity Capital等知名机构。
同时获得老股东T. Rowe Price Associates、T. Rowe Price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Durable Capital Partners的持续支持,还引入了一家未公开名称的战略投资者。
“对房颤治疗领域而言,这是一个关键转折点。”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投资组合经理Aaron Schaechterle在声明中表示,“随着该领域向脉冲场消融技术转型,我们很自豪能支持Kardium的突破性技术推向市场。”
为商业化全面“备战”
本轮2.5亿美元融资将主要用于三个战略方向:推进全球监管审批、扩大生产能力和组建商业团队。公司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启动Globe脉冲场消融系统的商业推广。
“这项变革性融资使我们能够推进Globe系统的商业发布,”Kardium首席执行官Kevin Chaplin表示,“我们将扩展制造能力,并建立强大的商业团队。Kardium的每个人都为有机会将Globe系统推向市场感到振奋,这有望改善全球数百万房颤患者的生活。”
公司位于伯纳比的生产基地正在加速扩容。制造业消息人士透露,Kardium已开始大规模招聘生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计划将导管月产量提升至满足全球需求。
在监管策略方面,公司正在准备向FDA提交上市前批准(PMA)申请。PULSAR临床试验(NCT05462145)已完成449名患者的入组,研究数据将作为关键证据支持审批。
该试验的共同首席研究员Atul Verma博士指出:“Globe系统的能量可以精确定位目标区域。”试验将在患者接受Globe系统治疗一年后评估疗效,主要重点包括无房颤、房扑和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比例。
Globe系统:
房颤治疗领域的“黑科技”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Globe 系统,能够吸引如此多投资者的青睐,让 Kardium 不惜投入巨额融资为其商业化布局呢?Globe 系统全称为 Globe Mapping and Ablation System(Globe 测绘和消融系统),是 Kardium 开发的用于治疗房颤的先进系统。
(一)独特的技术设计
Globe 系统的消融导管含有 122 个电极的电极阵列。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它能够快速隔离肺静脉,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连续记录心脏电活动。与传统的房颤治疗设备相比,其电极数量更多,能够更全面、精准地感知心脏电信号,实现更快速、准确的肺静脉隔离。
例如,在肺静脉隔离操作中,传统设备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导管位置、进行多次消融尝试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Globe 系统凭借其 122 个电极的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一次性成功隔离肺静脉的概率 。
(二)卓越的临床疗效
在今年的HRS2025 会议上,Kardium 公布了 Globe 系统(Globe PFA)的临床研究数据,结果令人瞩目。数据显示,肺静脉隔离平均耗时仅 25 分钟 ,单根静脉平均消融次数为 1.2 次,几乎实现了真正的“one-shot”。
此外,在房颤患者治疗效果方面,相关研究显示,78% 的房颤患者在 1 年后无复发,肺静脉隔离急性成功率达到 100% 。这些优异的临床数据充分证明了 Globe 系统在房颤治疗中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也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
(三)功能集成优势
Globe PFA 采用先进技术将消融和标测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快速和靶向消融球囊导管,以及多电极导管的高清晰度绘图心电图的功能。这意味着医生在使用Globe 系统进行手术时,无需像传统手术那样频繁更换不同功能的导管,仅通过这一个系统就能完成消融和检查等多项操作,大大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
17年磨一剑的技术征程
Kardium的创业故事始于2007年,由电气工程师与心血管外科专家共同创立。创始人Dan Gelbart是一位拥有135项美国专利的发明家,曾参与创建激光技术公司Creo,该公司于2005年被柯达以10亿美元收购。
公司联合创始人Doug Goertzen同样具有电气工程背景,在加入Kardium前曾在柯达和Creo任职12年。而Lichtenstein博士则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血管外科前主任,在心脏手术技术领域贡献卓著。
经过十余年研发,Kardium在2020年6月获得CE认证,开始在欧洲部署其Globe标测和消融系统及Globe定位系统(GPS™)3D标测和导航模块。
融资历程显示资本持续看好:
2021年1月:完成1.15亿美元融资,由富达领投
2024年6月:获1.04亿美元投资,用于完成PULSAR临床研究
2025年7月:最新2.5亿美元融资,为商业化作准备
市场前景广阔,
Kardium有望“乘风破浪”
脉冲场消融(PFA)技术正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最激烈的竞技场。据相关机构统计,2024年,全球电生理(EP)导管消融市场规模约为25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近56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9.3%。
目前市场竞争呈现“三强领先、一企跟进”格局:
美敦力:PulseSelect系统于2023年12月获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PFA导管
波士顿科学:Farapulse系统2024年初获美国批准
强生:Varipulse平台已向FDA提交申请,有望成为第三个获批系统
雅培:Volt PFA系统仍处于FDA IDE试验阶段,进展稍显滞后
各企业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市场增长迅猛:强生电生理业务收入达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雅培电生理业务增长16.2%,达5.9亿美元;波士顿科学电生理业务更是实现同比72%的惊人增长。
然而技术路线争议仍存。雅培电生理业务首席医疗官Christopher Piorkowski指出:“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射频消融,比如在冠状动脉附近进行消融时,PFA可能导致冠脉痉挛,减少心肌供血。”
随着2025年下半年商业启动的临近,Kardium的球形电极技术正引发医疗投资界高度关注。行业分析师指出,50%至70%的心脏电生理医师表示将“立即”采用PFA技术进行治疗,市场接纳速度可能远超预期。
随着 18 亿元融资注入,Kardium 正加速从技术创新者向市场领跑者跨越。Globe 系统的商业化不仅将改写房颤治疗的临床范式,更可能重塑全球电生理设备市场格局。
对于这家医械黑马的突围之路,你有哪些期待?是看好其多电极技术对传统方案的颠覆,还是好奇它如何应对巨头围剿?你认为脉冲场消融技术会成为房颤治疗的终极答案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一起探讨医疗科技的突破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