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敦力重磅任命:BD副总裁入主美敦力核心高管圈
2025 年 7 月 1 日,全球医疗器械龙头美敦力(Medtronic)宣布一项重磅人事任命:现任碧迪医疗(BD)高级副总裁、总法律顾问米歇尔・奎因(Michelle Quinn)将接替即将退休的伊万・方(Ivan Fong),出任美敦力高级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兼秘书,该任命将于 7 月 21 日正式生效。
Michelle Quinn
奎因的职业履历堪称医疗器械行业法务精英的典范。
奎因于2019 年加入 BD。在担任该职位数月后,BD 于 2023 年 4 月任命 奎因为总法律顾问。奎因接替 Samrat (Sam) Khichi 担任该职位。此外,她还曾担任 BD 的高级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兼首席道德与合规官。
加入 BD 之前,奎因曾担任诺华旗下山德士部门的北美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在此之前,她曾担任 Catalent Pharma Solutions 的副总裁兼副总法律顾问。
此次人事变动正值美敦力战略转型关键期。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美敦力近年面临FDA 监管趋严、跨境合规风险加剧等挑战。奎因的加盟被业内视为强化法律护城河的关键布局,尤其在数字医疗产品合规、供应链全球化法律风险管控等领域,她的经验将为美敦力注入新动能。
近两年医械巨头高管流动图谱
这场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两年医疗器械行业高管流动潮的缩影。
根据医疗器械创新网网观察,2023-2025 年间,全球 TOP10 医疗器械企业中,超过 60% 的核心高管职位发生变动,呈现出显著的 "跨企流动" 特征。
强生系高管的战略迁移
2025 年 4 月,强生全球医疗技术前负责人 Ashley McEvoy 加盟胰岛素泵领域领军企业 Insulet,出任总裁兼 CEO。这位在强生深耕近 30 年的老将,曾主导 Ethicon 手术器械业务的全球化扩张,其加入被视为 Insulet 加速开拓糖尿病市场的关键布局。
Ashley McEvoy
无独有偶,2025 年 7 月,强生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戴鹰离职后入职飞利浦,担任大中华区创新负责人,推动这家荷兰巨头的数字化转型。
戴鹰
西门子医疗的内部接任策略
2025 年 4 月,西门子医疗美洲区负责人 David Pacitti 离职后加入 Avanos Medical 担任 CEO,其继任者 John Kowal 来自西门子医疗旗下的瓦里安部门。这种由内部人员接任的人事安排,反映出西门子医疗在影像设备与治疗解决方案业务整合中的人才策略调整。
John Kowal
碧迪医疗的人才外溢效应
除米歇尔・奎因外,碧迪医疗近年成为人才输出重镇。
2025 年 5 月,原碧迪医疗中国区高管陈曦博士加盟泰利福(Teleflex),出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主导这家血管介入领域巨头的在华战略重构。
更早的2023 年 5 月,前 BD 外科业务总裁 Kevin Kelly 加入医疗器械合同制造商 Resonetics,推动其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
跨界技术人才的争夺白热化
2023 年 6 月,美敦力以行业罕见的薪酬架构挖角亚马逊消费者机器人业务负责人 Ken Washington,设立首席技术和创新官一职,旨在帮助美敦力在产品组合(包括机器人、传感器、植入物和人工智能)中扩大技术平台的使用,从而提高美敦力在创新方面的投资回报,扩大美敦力技术竞争优势,推动持续增长。
这种"科技 + 医疗" 的跨界人才争夺,在飞利浦 2024 年 10 月任命史赛克前财务高管 Charlotte Hanneman 为 CFO 的案例中同样显现。
Charlotte Hanneman
Hanneman曾在Stryker和其他跨国医疗保健公司(包括默克、先灵葆雅和欧加农)担任过多个国际财务领导职务,拥有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和金融与控制高级管理硕士学位。其数字化财务系统构建能力成为飞利浦转型健康科技公司的关键支撑。
行业变局下的人才流动逻辑
战略转型驱动的能力重构
随着医疗器械行业从硬件制造向"产品 + 服务" 生态转型,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例如,美敦力近年加速布局糖尿病管理闭环系统,其法律团队需同时具备医疗器械监管、数据隐私保护、数字疗法合规等多维度能力,这正是米歇尔・奎因的核心竞争力。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构的影响
中美欧监管环境差异加剧,迫使企业强化本土化合规能力。2025 年 2 月,雅培中国核心诊断业务总裁更迭,新任负责人谭敏杰拥有波士顿科学、泰利福等多企履历,其跨区域运营经验被视为应对中国 IVD 集采政策的关键。
Tan Paul谭敏杰
资本并购与业务分拆的连锁反应
3M 剥离医疗业务、强生分拆消费者健康部门等重大交易,催生了高管流动潮。2024 年 10 月,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COO 伊万・托尔诺斯升任 CEO。
IvanTornos
捷迈邦美前任CEO布莱恩・汉森则转投 3M 剥离后的 Solventum 公司,这种 "并购 - 分拆 - 高管迁移" 的链条成为行业新常态。
BryanHanson
未来趋势:人才竞争的三个新战场
未来趋势下,人才竞争呈现出三个新战场。
首先是新兴市场的本土化领军者争夺,中国、印度等市场的增长潜力,使得具备 “跨国经验 + 本土洞察” 的高管成为香饽饽,如 2025 年 7 月 GE 医疗中国区总裁张轶昊退休后,接任者宋为群凭借强生 20 年的经验,其任命被视为 GE 医疗深化在华创新合作的信号;
其次是颠覆性技术领域的人才垄断,在手术机器人、AI 医疗决策系统等前沿领域,正上演 “技术人才争夺战”,直观外科(Intuitive Surgical)2024 年就以 1820 万美元薪酬留住 CEO Gary Guthart,而该公司高达 12300 项的专利壁垒,更凸显了技术领军者的战略价值;
此外是合规与 ESG 领域的专业化人才缺口,随着 FDA、欧盟 MDR 等监管趋严,具备全球合规经验的高管炙手可热,泰利福 2025 年任命陈曦博士,正是看中其在阿斯利康、强生、碧迪医疗等企业积累的跨境合规经验,以应对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监管环境。
这场席卷医疗器械行业的人才流动潮,本质上是企业战略竞争的外延。当米歇尔・奎因在美敦力法律部履新时,她面对的不仅是个人职业的新挑战,更是整个行业在技术变革、地缘博弈、资本重组交织下的生存之战。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一员,您如何看待医疗器械巨头间频繁的高管流动?这会对行业格局带来哪些深层影响?您所在的领域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人才争夺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与思考。